亲子心里, 廣宣企劃, 马来西亚

制约可以用在哪?什麽时候不适合使用? | 林品如临床心理师 | 童伴心理治疗所

作者:林品如临床心理师(粉丝专页部落格

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常常有听到有关制约的作法,做了好行为可以给予赞美或奖赏,希望可以增强这个行为持续发生,但若是做了不好的行为,则给予处罚或忽略,希望可以学到教训,或让对方知道这个行为是行不通的。

有些时候,上述的方式可能有效,但有些时候,做了却没有效果,除了没有维持规则之外,有时候也很难掌控每个行为与反应之间的一致性,也忽略了每个人的个性、诠释的风格等等,可能都是不一样。

例如:小安只要遇到其他朋友不配合自己,就会用很大的音量来表达自己的生气,而大明很害怕别人大声,所以都会配合小安,而小安看到大明的配合而感到开心,一起互动的气氛变得热络愉快。如果说,小安想要别人配合自己,所以当别人配合了,小安则感到开心也对对方比较友善,而这样的互动模式也维持了一段时日。

但,是不是日常生活中,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,不过长久下来的结局,则可能换来大明对着小安说:我忍很久了!你每次都爱随便乱发脾气!就开头说的,做得好给你糖吃,做不好则接受处罚,看起来短期内对小安来说,好像有正面效果,但长期下来却带来的是负面的效果。

制约用在单一行为的凋塑上可能行得通,但若用在关係中可能并不洽当!不知道你身边是不是也有发生过类似的状况呢?原本设想的制约方式却与预期不符,或是方法很难以执行,或是本来就不认同制约这件事,大家觉得呢呢?

A:我认为,只要是涉及到「关係」,都没有办法用单一个因素或方法来说明,或是建立关係,因为每个人都是丰富又多元的个体,还是要回归到彼此倾听、表达及沟通,才能建立起连好的互动。